新野名人冯健:新闻界的璀璨星辰

发布日期:2025-05-22 14:19    点击次数:158

新野名人冯健:新闻界的璀璨星辰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冯健,这位原名樊煦义的新闻巨匠,便是这样一位在新闻界熠熠生辉的人物。他的一生,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奋斗。

少年立志,投身革命洪流

1925年2月,冯健出生于新野县上庄乡樊营村。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自幼便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青年时期,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革命的征途,以笔为枪,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1944年,冯健在重庆考入了中央大学政治系。大学期间,他不仅刻苦学习,更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社。1948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将自己的命运与党和人民紧密相连。

地下斗争,展现坚韧与智慧

在大学期间,冯健积极参与编辑《中大新闻》《中大新闻稿》,登载各地学生运动消息,并寄往香港《华商报》等,为革命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学毕业前夕,他受南京中共地下党的派遣,前往安徽采石矶镇中学教书,同时建立地下党支部,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然而,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南京政府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学生进行大逮捕,冯健也列入了通缉名单。面对险境,他毫不畏惧,毅然离开采石矶,进入刚刚创建不久的中原大学学习。一个月后,他被调到新华社中原总分社工作,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

新闻战线,书写辉煌篇章

1949年4月,冯健被抽调南下,参与新建的《江西日报》和新华社江西分社的工作,任分社广播编辑和记者。在这里,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触,记录下了一个个动人的历史瞬间。

1951年,冯健被调到中南新华总分社当记者,主要从事财经报道以及长江大桥建设、武汉钢铁公司建设工程的报道。他深入基层,与工人同吃同住,用真实的笔触记录下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的壮丽图景。其间,他还参加了震惊全国的1954年长江特大洪汛的防汛报道,采写的《英勇搏斗一百天》记录了武汉人民在那一百天惊心动魄的防汛斗争中许多动人的场面,他也因此被评为武汉市防汛抗洪二等功臣。

1958年,冯健由武汉调到北京新华总社,任国内部记者,主要从事工业报道。在这里,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国家的工业建设和发展,用笔触记录下了一个个工业奇迹的诞生。

大庆风云,见证时代变迁

1964年初,中央决定公开报道大庆油田。冯健作为记者团的党支部书记,亲临其境地采访了大庆油田的建设者们。在这里,他被工人们的奋斗精神所深深感动,写下了《永不卷刃的尖刀——记大庆油田一二〇二钻井队》《在岗位上》等通讯,生动展现了石油工人的豪迈气概和无私奉献精神。

1965年冬,冯健随新华社副社长穆青到河南分社视察工作,在豫东地区采访了焦裕禄的事迹。他被焦裕禄的公仆情怀和实干精神所打动,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写出草稿,经过反复修改,七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著名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文章于1966年2月7日发表后,在全国引起了极其强烈的震撼,激励着无数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

历经风雨,坚守新闻理想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冯健被停职审查,并下放到山西永济“五·七”干校接受改造。面对逆境,他始终坚守着新闻人的理想和信念,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人民的热爱。

1972年秋,冯健回到新华社,担任国内部副主任。他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闻工作中去。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笔触记录下了一个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创办《瞭望》,引领新闻潮流

1981年初,新华社决定创办《瞭望》杂志。冯健积极参与其中,与他人合写了《中南海的春天》《时刻想着八亿农民》《经济工作的战略转折》等文章。其中,《中南海的春天》在《瞭望》杂志创刊号上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强烈反响,为《瞭望》杂志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2年4月,中央任命冯健为新华社党组副书记、副社长兼总编辑。他在这个岗位上更加致力于推动新华社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总编室的工作重心:研讨和提出一个时期的报道思想、组织并指挥一个时期的重大报道、签发一些重要的繁难的敏感的策略性强的稿子、协调各方面和各部门的报道等等。这些理念为新华社的新闻报道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离休生活,笔耕不辍传佳话

1986年3月,冯健退居二线,被任命为《瞭望》周刊编委会主任委员。1988年离休后,他并没有闲下来,而是继续担任《瞭望》新闻周刊顾问、《中国证券报》高级顾问、中国新闻学院教授等职,继续为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离休后的冯健依然保持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他先后出版了《冯健通讯选》《管窥集》《一斑集》等著作,收集了他多年来有代表性的新闻作品和评论文章。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新闻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更体现了他对新闻事业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1990年春,冯健与穆青、周原三人重返兰考采访,写出了叩人心扉的长篇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这篇文章再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激励着人们铭记焦裕禄精神、为人民服务。

情系家乡,助力南阳文化发展

虽然冯健在异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他始终心系家乡南阳。他关注南阳的文化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积极参与家乡的公益活动和社会事务。他的事迹和成就也成为了南阳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结语:新闻界的璀璨星辰

冯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以笔为枪、以墨为甲,在新闻战线上书写了一部部壮丽的史诗。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他是新闻界的璀璨星辰永远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冯健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新闻事业中去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